三杨”与“三陈”的不同知名度
“三杨”是我们军队里的三位姓杨的将军,他们分别是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类似地,我们军队里还有三位姓陈的将军被称为“三陈”,他们分别是陈赓、陈锡联和陈再道。
不过,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三杨”,却很少提到“三陈”呢?难道是因为他们在战功和资历上比不上“三杨”?
先说战功吧:
陈赓在上海的时候,负责过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为我们在隐蔽战线上的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赓的军事生涯
到了鄂豫皖苏区后,陈赓又带着队伍参加了黄安、商潢、潢光等战役,还有多次反“围剿”战斗。在第五次反“围剿”时,他在遂川指挥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把敌人一个团给全灭了。
开始长征后,陈赓当上了军委干部团的团长。1935年1月,干部团接到命令要在乌江上架一座浮桥。陈赓亲自带人连夜赶过去,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指挥架桥,最后成功架好了浮桥,为红军过江提供了重要保障。接着,在著名的土城之战中,干部团被派去支援红三军团,陈赓亲自带队冲锋,一举扭转了战局。5月初,他又带一部分干部团强行占领了皎平渡渡口,让第一方面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到了陕北后,陈赓担任红1军团第13团的团长,参加了直罗镇战斗,成功完成了中央分配的正面战场的任务。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赓带领386旅在华北战场上立下了不少战功,打了一系列漂亮仗,比如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等。其中,长乐村一战更是创下抗战期间我军单次作战歼敌最多的记录。
陈赓的抗日与解放战争
1940年,陈赓带着386旅和总部特务团去了太岳地区,成立了太岳军区,他自己当了司令。
1942年,日军开始攻打太岳根据地。陈赓想出了一个围困战术,把沁源城里的日军一层层围起来。这场战斗一直打了好几年,直到1945年初才结束,最后消灭了很多日军。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赓成了新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的司令。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上党战役,成功抵挡了阎锡山部队的进攻,保护了晋冀鲁豫根据地,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解放战争开始后,陈赓率领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的部队在晋南转战,连续打了好几个战役,比如闻喜、夏县、同蒲、临汾和浮山战役。他们一共消灭了国民党军三万人,其中包括胡宗南的一个旅。
1946年11月到次年1月,陈赓又带着部队和兄弟部队一起打了吕梁、汾阳和孝义这几个战役,消灭了两万多国民党军。
1947年4月,陈赓指挥了晋南攻势,消灭了15000名敌人。
同年8月,陈赓带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一部分部队强渡黄河,进军豫西,开辟了豫陕鄂解放区。他们在中原地区和刘邓、陈粟的大军一起进行战略进攻,打乱了国民党的部署。
在淮海战役中,陈赓指挥第四纵队和其他部队一起在徐州西南切断了津浦铁路,参与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立下了大功。
陈赓的军事生涯与贡献
1949年,陈赓担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他带领部队横渡长江,解放了南昌,并采取了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进军广东去追击敌人,一直打到了雷州半岛,切断了白崇禧部队的海上退路。他还和其他部队一起,在粤桂边区打了几场大战役,一共消灭了4万多敌人。
到了1950年初,陈赓指挥部队连续行军14天,直接抵达云南边境,成功消灭了试图逃到国外的国民党军队两万多人。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陈赓指挥的第四纵队以及后来发展成的第四兵团,转战了13个省份,走了大约15万公里,消灭了70万敌人,解放了306座城市,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朝鲜战争爆发后,陈赓指挥志愿军第三、第四兵团赴朝作战,他的指挥能力和对敌情的分析都得到了我们党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陈锡联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与了多次反围攻战斗,包括“三路围攻”、“六路围攻”,还有广昭战役和百丈决战等,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锡联抗日作战事迹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锡联带领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在一个晚上突袭了阳明堡的日军机场,一下子摧毁了24架日军飞机。这次行动是129师在抗日战争中的首次大胜,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次战斗也让769团成为了抗战时期的四大名团之一。之后,陈锡联又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等多次战斗。
在百团大战中,陈锡联带领部队坚守狮垴山,顶着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毒气攻击,与敌人激战了好几天,成功切断了正太铁路日军的交通线。
1943年3月,陈锡联担任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并指挥了蟠武战役。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锡联继续带兵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豫北、鲁西南等地的重要战役。
陈锡联的军事生涯
1947年7月,他带领队伍在羊山集打了一场硬仗。接着,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他跨过陇海路,穿过黄泛区,第一个抢渡淮河,解放了皖西的9座县城和一大片地区。
1948年11月,陈锡联指挥中原和华东野战军组成的西集团,和其他部队一起消灭了黄维兵团,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2月,他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的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一路向南追击敌人,切断了浙赣线,解放了很多江南地区。之后,他又带兵进军大西南,解放了重庆。
陈再道在1927年参与了大别山南麓的秋收暴动和黄麻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带着起义部队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继续战斗,成为了木兰山72名游击英雄之一。
陈再道的军事生涯
后来,陈再道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多次反“围剿”作战,并在攻打麻城的时候受了伤。
1932年冬天,红四方面军在西征的路上,陈再道当时是红十一师三十二团三营的营长,他多次带着队伍拼死战斗,打退了敌人,保护了主力部队突围。
1934年7月,陈再道指挥红十一师坚守玄祖殿阵地二十多天,在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中,他硬是顶住了国民党的猛烈炮火,愣是没有让一寸土地失守。
长征期间,陈再道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的师长,带领部队克服了很多困难。他先后参加了甜水堡伏击战和山城堡战役,还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和徐向前等人维护团结,带着部队三次穿越雪山草地,帮助红二方面军北上。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底,陈再道担任八路军东进纵队的司令员,前往冀南建立平原抗日根据地。到了冀南不到三个月,他就协助冀南区党委建立了20多个抗日政权,并团结了各种抗日武装力量,使得东进纵队从最初的500人迅速壮大到1万多人。
1938年底,日军开始对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陈再道带领冀南军民使用游击战术和伏击战,多次粉碎了日军和伪军对冀南根据地的围攻。
陈再道的抗日与解放战争
1940年初,陈再道带领冀南军区的部队,还有冀中和冀鲁豫的兄弟部队一起,先后两次发起讨顽战役,把那些破坏抗战的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同年8月,陈再道又带着冀南部队的10个团参加了百团大战。他们在平汉路和德石路上搞起了破袭战,主动出击日军和伪军,一共消灭了2000多名敌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再道又带队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宛西、宛东和淮海等重要战役,打了不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胜仗。
杨得志在1928年参加了湘南起义,但起义失败后,他就跟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参与了井冈山地区对抗国民党“进剿”和“会剿”的战斗。
杨得志的军事生涯
在长征期间,杨得志担任红一团的团长,带领部队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保护了中央机关,并且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还组织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顺利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全面抗战开始后,杨得志担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的团长,奔赴前线。他在平型关设伏,成功击溃了日军,消灭了500多名敌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到了1940年,杨得志担任八路军第2纵队的司令员,组织军民进行敌后游击战,多次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行动,稳固了抗日根据地。
在解放战争期间,杨得志指挥了清风店战役,全歼了国民党第三军的1.7万人,并活捉了包括军长罗历戎在内的多名将校级军官。
杨得志和杨成武的军事生涯
1948年,杨得志带着他的部队把国民党的35军围困在了新保安,给平津战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后全歼了这股敌人,一共消灭了1.9万多人。
到了1949年,杨得志接到命令西进,参加了攻打兰州的战役,为解放西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美援朝期间,杨得志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依靠坚固的坑道防御工事,硬是顶住了“联合国军”的900多次进攻,最终消灭了2.5万多敌人。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杨得志担任西线总指挥,带领部队攻下了越南谅山、高平、老街三个省会以及17个县市,狠狠打击了越军。
杨成武在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担任红4军第11师第32团的政治委员和第2师第4团的政治委员等职务,率领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
长征期间,杨成武带领红四团作为先锋部队,多次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线,血战湘江,激战乌江,争夺娄山关,为党中央召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在夺取泸定桥的战斗中,他带领部队一天一夜奔袭240里,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中央红军顺利过河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成武的抗日战争与军事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杨成武带领部队在长城内外和太行山一带作战,打退了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的多次围攻、扫荡、清剿和蚕食行动,还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雁宿崖和黄土岭的战斗中,他们一共消灭了1500多名日军,还击毙了日军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
1944年9月之后,杨成武担任冀中军区和冀中纵队的司令员,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地道战、地雷战和水上游击战等多种人民战争的战术,积极开辟了平原游击战的新局面。在1945年的春夏攻势作战中,他连续指挥了五个战役,收复了十二座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杨成武与杨得志共同指挥了清风店战役和新保安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杨成武参与指挥了“三八”线东线的夏秋防御作战,成功抵御了美军的各种进攻,并积极展开了有限目标的反击作战。
杨成武与杨勇的军事贡献
在和平建设期间,杨成武多次负责国庆阅兵的事儿,总共当了8次阅兵指挥部或指挥所的总头儿。他还参与指挥了不少重要行动,比如炮击金门、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剿匪任务、西藏平叛,还有中印边境的自卫反击战。此外,他还参与创建了防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电子对抗部队以及战略导弹基地。
杨勇在土地革命时期也很拼,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多次反“围剿”战斗,在洵口战役中还立了功,因此获得了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
杨勇长征与抗日战绩
长征期间,杨勇担任红四师第十团政委,负责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过湘江。他们跟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激烈战斗,虽然牺牲了400多名战士,但还是成功完成了任务。
在土城战役中,杨勇冲锋时受了伤,掉了六颗牙,满脸是血,但他还是用笔下达命令,最后晕倒在战场上。
后来,他带领部队转战云贵高原,翻越雪山草地,出色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抗日战争期间,杨勇参与了平型关战役,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锋,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午城井沟战斗中,杨勇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成功阻止了日军西进黄河的计划,保障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1938年9月,杨勇指挥部队在汾离公路的西公岭设伏,不到一小时就消灭了200多名日军,还炸毁了20多辆汽车。紧接着在王家池附近的山谷再次伏击日军,歼灭了近千名日伪军,击毙了日军旅团长山口少将。
1939年,杨勇率部进入山东,指挥686团取得了樊坝战斗的胜利,全歼了一个主力伪军团的500多人,并重创了增援的日军。随后,他领导开辟了鲁西抗日根据地,在梁山战斗中,采用“分散活动、避实就虚、寻找机会歼敌”的游击战术,重创了日军。
潘溪渡战斗与鲁西南战役
1941年初,他带领第三教导旅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在潘溪渡战斗中干掉了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大队。
1944年,杨勇当上了冀鲁豫军区的副司令员,接连拔掉了敌人两百多个据点,让鲁西南的根据地连成了一大片。
杨勇的军事生涯
1946年4月,国民党撕毁了停战协议,杨勇就带着第七纵队在陇海路汴徐段开始了自卫反击战。他们攻克了砀山,并且和第三纵队一起包围了国民党的一八一旅以及一个团,最后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接着,杨勇和他的兄弟部队一起,在巨野、定陶、鄄南这几个地方打了几场硬仗,成功地消灭了国民党的整编第三师和四十一师、四十七师各一个旅。
到了1947年,杨勇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他带领部队参加了鲁西南战役,突破了国民党的黄河防线,拿下了郓城,还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单独攻坚并全歼国民党一个师两个旅的记录。
之后,他又带领部队进军大别山,组织指挥了高山铺战役,为中原野战军的战略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杨勇的部队在张公店地区消灭了国民党的一八一师五千多人,并俘虏了国民党五十五军的中将副军长兼一八一师师长米文和。接着,他们在双堆集地区奋战了九天九夜,又消灭了一万六千多人。
1949年2月,杨勇担任了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的司令员,参与了渡江战役,一路打到浙赣线,解放了衢州、景德镇、上饶等二十多个城镇。
同年11月,他带领第五兵团的主力和第三兵团的一部分参加了成都战役,为解放西南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城战役中的杨勇战术
在抗美援朝时期,杨勇主要负责指挥了金城战役。1953年7月,美军和南朝鲜军在停战谈判期间突然发起了进攻,想通过军事行动在谈判桌上占优势。
杨勇指挥的第20兵团在金城地区采用了正面进攻、两翼夹击、多路突破的战术。他命令部队在阵地上修建了坑道工事和大量的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形成了环形防御体系。
在战斗中,杨勇带领部队在22公里的战线上,仅仅用了1个小时就突破了李承晚军队的前沿阵地。志愿军的西集团派出第68军203师607团的一个侦察分队,化妆潜入李承晚首都师的阵地,一举摧毁了李承晚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的团部。
二十兵团的辉煌战绩与领导人简介
在这场战斗中,第二十兵团一共消灭了五万多名敌人,抓了两千八百多个俘虏,还活捉了李承晚手下王牌部队首都师的副师长。这场胜利有力地支持了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资历:
陈赓参加革命可以追溯到1922年。那时,他在长沙加入了“青年救国会”这样的群众组织,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同年,他进入了毛主席倡导创办的自修大学,在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团体里有了更多的接触,并开始参与革命活动。同年12月,陈赓正式入党。
陈锡联是在1929年4月参加革命的。当时,他趁着家人熟睡的时候,偷偷解开了母亲绑在他手上的线头,然后跑去投奔了游击队。同年秋天,他被编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193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再道参加革命是在1926年4月。当时,他加入了麻城县农民自卫军。之后,他又参与了大别山南麓的秋收暴动和黄麻起义。到了1928年8月,陈再道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得志是在1928年2月参加革命的。当时,他和哥哥杨海棠等人一起报名参加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并跟随部队去了井冈山。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成武和杨勇的早期革命经历
杨成武在1928年参加了革命。当时,他跟着张赤男一起搞农民运动,到了1929年还参加了闽西农民暴动,之后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勇在上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家乡的童子军,当上了队长。1927年,他又加入了青年团,在“马日事变”中跟着浏阳农军攻打长沙,后来败退到江西和常德等地,年底才回到家乡。
1930年春天,杨勇开始在第八区苏维埃政府工作,后来县委把他派到平江黄金洞红五军随营学校的政治队学习,他也在这时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三杨”和“三陈”虽然都是战功赫赫的老将,但相比“三陈”,“三杨”还是稍微差了一点。
三杨”的辉煌战绩
那么,为什么大家更常提到“三杨”而不是“三陈”呢?主要是因为“三陈”没有太多一起打胜仗的经历,而“三杨”却经常在一起并肩作战。
比如说,在平型关大战中,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这三个杨都参加了战斗。杨得志当时是343旅685团的团长,杨勇是686团的副团长,他们俩一起负责正面进攻的任务。而杨成武则是独立团的团长,负责阻击敌人。
到了抗美援朝的时候,“三杨”也都是带着自己的队伍上战场,还被周总理称赞为“三杨开泰”。这件事也被媒体广泛报道,所以大家对他们也就更加熟悉了。